全球可回收玻璃纤维市场规模:预计2025-2031年将以6.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

发布日期:2025-11-17

799人看过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回收玻璃纤维收入规模已达4.1亿元,作为兼具环保属性与性能优势的复合材料,其市场发展深度绑定全球“双碳”战略推进、循环经济政策落地及下游产业绿色转型需求,在环保政策驱动、回收技术升级、应用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加持下,预计2025-2031年将以6.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6.4亿元,实现约1.56倍增长。

可回收玻璃纤维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对废弃玻璃纤维制品(如风电叶片、汽车部件、建筑保温材料)进行回收处理,重新提取并加工而成的纤维材料,核心优势在于资源循环利用(可降低80%以上的能源消耗)、成本较原生玻璃纤维低15%-25%,同时保留了原生玻璃纤维高强度、耐腐蚀、绝缘性好的核心性能。按回收来源可分为工业废料回收(占比72%)、消费端回收(占比28%);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建筑建材、汽车制造、风电能源、电子电器等,不同领域对参数要求差异显著——风电叶片用可回收玻璃纤维需满足拉伸强度≥800MPa的标准,而建筑保温领域仅需基础保温与力学性能。2024年全球可回收玻璃纤维产量达18.6万吨,平均单价约2204元/吨,其中风电用高纯度产品以不足20%的产量贡献了超35%的市场收入,成为行业利润核心。

 

一、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一)全球环保政策加码,构建需求基本盘
1.  “双碳”战略推动循环经济:欧盟《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30年玻璃纤维制品回收利用率达70%,中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玻璃纤维回收纳入重点工程,政策补贴使可回收玻璃纤维生产成本再降8%-12%。2024年政策驱动型需求占比超40%,其中欧盟地区因碳关税(CBAM)倒逼,相关采购量同比增长12%。
2.  废弃物处理法规收紧:传统玻璃纤维废弃物多采用填埋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等均提高了玻璃纤维废弃物处理门槛,推动企业转向回收利用。2024年全球玻璃纤维废弃物产生量达42万吨,回收利用率从2020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44%,带动可回收玻璃纤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5%。

 (二)下游产业绿色转型,拓展应用边界
1.  风电能源领域需求爆发:全球风电叶片退役潮来临,2024年全球退役风电叶片超2.8万吨,可回收玻璃纤维作为再生原料,成为叶片制造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选择。金风科技、维斯塔斯等龙头企业已建立“退役叶片-回收纤维-新叶片”闭环体系,2024年风电领域市场规模达1.4亿元,占比34%,同比增长9.8%。
2.  汽车轻量化与环保要求叠加: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与环保性的双重需求,推动可回收玻璃纤维在车身部件、电池外壳中的应用。特斯拉Model Y车型已采用含30%可回收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部件,减重15%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20%。2024年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0.8亿元,占比19.5%,同比增长8.6%。

 (三)建筑建材升级,激活民用市场增量
1.  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应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LEED认证等均将可回收材料使用比例纳入评分体系,可回收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温板、增强石膏板等产品在绿色建筑中的使用率超35%。2024年建筑建材领域市场规模达1.1亿元,占比26.8%,其中商用绿色建筑配套占比超60%。
2.  旧建筑改造带来存量需求:欧洲旧建筑改造热潮与中国城市更新计划推动保温材料需求,可回收玻璃纤维因成本优势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优选。2024年欧洲旧建筑改造领域相关采购量同比增长7.2%,带动区域市场规模提升至1.2亿元。

 (四)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强化发展动能
1.  回收技术突破提升产品价值:物理法回收技术实现纤维长度保留率从60%提升至85%,化学法回收突破高纯度纤维提取瓶颈,使可回收玻璃纤维可应用于高端领域。2024年采用先进技术的高纯度产品占比达30%,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
2.  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完善:中国可回收玻璃纤维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65%,泰山玻璃纤维、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等企业建立从回收、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价格较进口低20%-25%,中国建筑、比亚迪等核心客户国产采购占比超70%,推动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8亿元,占全球43.9%。

二、细分市场与区域市场发展动态
(一)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分布
1. 按回收来源分类
工业废料回收玻璃纤维:2024年市场占比72%,规模2.95亿元。主导风电、汽车等高端领域,泰山玻纤、欧文斯科宁为主要供应商,工业废料来源稳定(风电叶片厂、汽车零部件厂),回收成本较低。预计2031年占比70%,规模4.48亿元,CAGR 6.5%,仍是市场主力。

消费端回收玻璃纤维:2024年占比28%,规模1.15亿元。聚焦建筑建材、电子电器领域,江苏长海、美国JM Fiber领先,消费端回收体系逐步完善。预计2031年占比30%,规模1.92亿元,CAGR 7.3%,增速领先。

 2. 按应用领域分布
风电能源:2024年占比34%,规模1.4亿元。退役叶片回收驱动,维斯塔斯供应链主导,预计2031年占比36%,规模2.30亿元,CAGR 7.2%。
建筑建材:2024年占比26.8%,规模1.1亿元。绿色建筑与旧改需求带动,泰山玻纤、欧文斯科宁领先,预计2031年占比25%,规模1.60亿元,CAGR 6.1%。
汽车制造:2024年占比19.5%,规模0.8亿元。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推动,重庆国际复材、日本旭硝子领先,预计2031年占比20%,规模1.28亿元,CAGR 7.0%。
电子电器:2024年占比10.7%,规模0.44亿元。绝缘材料需求稳定,江苏长海、美国JM Fiber主导,预计2031年占比11%,规模0.70亿元,CAGR 6.8%。

其他领域:含船舶、管道等,2024年占比9%,规模0.36亿元,预计2031年占比8%,规模0.51亿元,CAGR 5.7%。

 

(二)区域市场增长态势
亚太市场:2024年占比45%,规模1.85亿元。中国为核心,风电与新能源汽车需求双轮驱动,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复材本土市占率超50%;印度、东南亚绿色建筑基建带动需求,2024年区域增速达7.8%。预计2031年规模达2.88亿元,占比45%,CAGR 6.8%。
欧洲市场:2024年占比30%,规模1.23亿元。德国、丹麦为核心,风电叶片回收与旧建筑改造需求突出,欧文斯科宁、丹麦LM Wind Power本土市占率超65%,2024年政策补贴带动采购量增长10%。预计2031年规模达1.92亿元,占比30%,CAGR 6.6%。

北美市场:2024年占比20%,规模0.82亿元。美国主导,新能源汽车与电子电器需求稳定,JM Fiber、美国PPG领先,可回收材料绿色溢价达15%-20%。预计2031年规模达1.28亿元,占比20%,CAGR 6.5%。
其他地区:2024年占比5%,规模0.21亿元。中东风电建设、南美建筑基建带动,预计2031年规模达0.32亿元,占比5%,CAGR 6.9%。

 三、行业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解析
(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可回收玻璃纤维市场呈现“头部集中、中尾分散”格局,CR5超60%,行业壁垒体现在回收技术研发、废料资源获取及下游客户绑定三个维度:
第一梯队(全球巨头型):欧文斯科宁(美国)、泰山玻璃纤维(中国)、JM Fiber(美国)合计占据40%市场份额。掌握高纯度回收核心技术,与维斯塔斯、特斯拉等全球龙头建立长期合作,欧文斯科宁在风电领域市占率超30%,技术溢价达25%-35%。
第二梯队(区域龙头型):重庆国际复合材料(中国)、丹麦LM Wind Power、日本旭硝子合计占比20%。聚焦区域核心市场,重庆国际复材在汽车领域、LM Wind Power在风电回收领域形成竞争优势,依托本地化服务与成本控制占据份额。
第三梯队(中小及区域型):江苏长海、山东玻纤及各类地方回收企业合计占比40%。规模较小,专注建筑建材等中低端领域,依赖区域废料资源与低价竞争,市场集中度低。

四、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技术创新的核心方向
回收技术高效化与高值化:2026年预计实现物理法回收纤维强度保留率超90%,化学法回收成本降低30%;纳米改性技术使可回收玻璃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1000MPa以上,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打破原生纤维垄断。

回收体系智能化与一体化:AI视觉分选技术普及,实现不同类型玻璃纤维精准分离,分选效率提升50%;“废料回收-加工-制品生产”一体化工厂模式推广,降低物流与加工成本,2027年一体化企业占比将达35%。
多功能复合化发展:可回收玻璃纤维与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复合,开发兼具高强度与低成本的新型材料;阻燃、导热等功能改性技术突破,拓展在新能源电池包、高温管道等场景的应用,2027年功能型产品占比将超40%。

(二)企业战略规划建议
行业分析师指出,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高端回收技术(化学法)专利被欧美企业垄断,本土企业突破难度大;二是消费端回收体系不完善,废料来源分散导致成本较高;三是部分下游企业对可回收材料性能存在疑虑,替代意愿待提升。建议企业:1. 聚焦核心技术,联合高校攻关化学法回收国产化,目标2027年高端回收技术自主化率超40%;2. 差异化竞争,全球巨头深耕风电、汽车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强化建筑建材领域优势,打造“绿色建材+回收服务”一体化方案;3. 绑定下游龙头,参与风电叶片、汽车部件的设计阶段,推动可回收材料标准制定;4. 拓展新兴市场,依托成本优势进入东南亚绿色建筑、中东风电项目,扩大中低端市场份额。

关于涛越咨询
涛越咨询始终专注于定制研究、管理咨询、IPO咨询、产业链研究、数据库建设以及提供顶级行业服务。依托大型基础数据库,结合在能源、汽车、消费品、信息与通信消费技术等领域拥有10年以上营销或研发经验的专家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的市场洞察与咨询服务。

媒体联络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或进行采访,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电话:17266215695
邮箱:market@tydatainfo.com、sale@tydatainfo.com、hr@tydatainfo.com

更多资讯

  • 全球手持式牙科X射线发生器市场规模:到2031年将逼近35.39亿元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手持式牙科X射线发生器市场规模达16.63亿元,作为口腔诊疗中关键的便携影像设备,其市场发展深度绑定全球口腔医疗服务普及、基层诊疗设备升级及数字化医疗转型需求。在口腔疾病高发、民营口腔机构扩张、技术迭代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预计2025-2031年将以11.3%的高年复合增长率稳步攀升,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逼近35.39亿元,实现约2.1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全球热式风速计市场规模:预计未来六年将以5.0%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扩张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核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热式风速计收入规模已达26.1亿元,作为高精度气流监测的核心器件,其市场发展深度绑定工业生产优化、气象观测升级、环保监测强化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在下游应用拓展、技术精度提升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2025-2031年将以5.0%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扩张,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6.7亿元,实现约1.4倍增长。 热式风速计是基于热传递原理(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全球高级汽车音响市场规模:预计2025-2031年将以5.0%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核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高级汽车音响收入规模已达442.4亿元,作为汽车座舱体验升级的核心配置之一,其市场发展深度绑定汽车智能化进程与消费升级趋势,在豪华车渗透率提升、新能源汽车配置升级、影音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2025-2031年将以5.0%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620.3亿元,实现约1.4倍增长。 高级汽车音响是指具备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全球医疗耗材市场规模:到 2031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26280 亿元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核心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医疗耗材收入规模已达 16770 亿元,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迭代、基层医疗普及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 2025-2031 年将以 6.7% 的年复合增长率加速扩张,到 2031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26280 亿元。 医疗耗材是指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康复等医疗活动的消耗性器件、材料及用品,按价值密度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与低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全球杀生物剂市场规模:预计 2025-2031 年将以 3.0% 的年复合增长率平稳扩张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调研核心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杀生物剂收入规模已达 566.1 亿元,在工业水处理需求升级、食品安控标准强化、环保型产品迭代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 2025-2031 年将以 3.0% 的年复合增长率平稳扩张,到 2031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696.4 亿元,实现约 1.23 倍增长。 杀生物剂是指能抑制或杀灭有害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等)的化学或生物制剂,核心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