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涛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TY Data Info Co.,Ltd)依托医疗器械行业数据库(如全球介入放射学会统计库、企业年报、临床诊疗数据等),并结合肿瘤介入领域资深专家资源,对全球 TACE 栓塞微球市场进行全面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 TACE 栓塞微球收入规模已达 107.2 亿元。在肿瘤发病率攀升、介入治疗技术普及及国产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驱动下,预计 2025-2031 年市场将以 8.0% 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稳步增长,到 2031 年收入规模将接近 180.7 亿元。
TACE 栓塞微球作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核心耗材,通过精准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并缓释化疗药物,实现 "断供 + 靶向给药" 双重疗效,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等富血管型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其市场发展深度绑定全球肿瘤诊疗体系升级进程,同时受临床指南更新、技术创新及政策调控等因素的深刻影响。
一、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一)肿瘤负担加重催生刚性需求
肝癌高发带动核心需求:全球肝癌发病率持续攀升,2024 年新发病例预计超 120 万例,其中超 60% 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治疗。TACE 作为《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占比超 55%,直接推动栓塞微球需求放量。2024 年肝癌治疗用 TACE 栓塞微球市场规模达 59.0 亿元,占整体市场的 55.0%,成为绝对核心需求场景。
适应症拓展打开增长空间:随着临床研究深入,TACE 栓塞微球的应用边界从肝癌向肝转移癌、胆管癌、子宫肌瘤等领域延伸。2024 年肝转移癌治疗领域市场规模达 18.2 亿元,同比增长 12.3%;苏州浩微医疗研发的可吸收栓塞微球进入子宫肌瘤治疗临床阶段,预计将开辟超 10 亿元增量市场。此外,肺癌、胃癌等实体瘤的介入治疗探索,为市场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二)技术迭代与诊疗升级双重赋能
载药微球替代传统栓塞剂:载药微球 TACE(D-TACE)较传统碘油 TACE(cTACE)可提升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3-5 倍,同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发生率 40% 以上,已成为主流治疗方案。2024 年全球载药栓塞微球市场占比达 72%,对应收入 77.2 亿元,较 2020 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恒瑞医药 CalliSpheres® 等国产载药微球凭借 5 分钟快速载药、粒径均一性优的特点,临床渗透率持续提升。
精准化技术推动产品升级:新型栓塞微球通过材料改良与功能设计实现性能突破。浩微医疗的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微球采用正电荷修饰技术,可搭载多肽、抗体等生物制剂,同时实现肿瘤血管末端致密栓塞,手术时间缩短 30% 以上。此外,可降解微球、影像可视微球等高端产品陆续上市,推动行业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政策支持与医疗基建助力普及
集采与医保政策加速下沉:中国将 TACE 栓塞微球纳入第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 70%,带动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量增长 150%。欧美地区通过医保支付政策优化,将 D-TACE 治疗纳入肿瘤诊疗包,患者自付比例从 45% 降至 20% 以下,显著提升治疗可及性。
介入诊疗能力建设扩容市场:全球介入放射科医师数量以年复合增长率 6.8% 扩容,新兴市场诊疗设备投入持续增加。2024 年亚太地区新增 DSA 介入手术间超 2000 间,印度、东南亚等地区 TACE 手术量同比增长 28%,直接拉动栓塞微球耗材需求。
二、细分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发展动态
(一)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分布
按产品功能与特性分类:
载药栓塞微球:兼具栓塞与药物缓释功能,适配肝癌、肝转移癌等主流场景,2024 年市场占比 72%,对应收入 77.2 亿元。预计 2031 年占比提升至 78%,收入 140.9 亿元,CAGR 达 9.5%,核心受益于 D-TACE 技术普及。
普通栓塞微球:以栓塞阻断血供为核心功能,适配子宫肌瘤、血管瘤等场景,2024 年占比 20%,收入 21.4 亿元。预计 2031 年占比 16%,收入 28.9 亿元,增速相对平缓。
特种功能微球:涵盖可降解微球、影像可视微球等高端品类,适配精准诊疗需求,2024 年占比 8%,收入 8.6 亿元。随着技术成熟,预计 2031 年占比 6%,收入 10.8 亿元,聚焦高端医疗市场。
应用领域分布:
肝癌治疗领域:2024 年占比 55%(59.0 亿元),2031 年预计占比 51%(92.2 亿元),仍是最大应用场景,但占比随适应症拓展略有下降。
肝转移癌治疗领域:2024 年占比 17%(18.2 亿元),2031 年预计占比 19%(34.3 亿元),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需求驱动增长,CAGR 达 10.2%。
其他肿瘤 / 疾病领域:2024 年占比 28%(30.0 亿元),2031 年预计占比 30%(54.2 亿元),子宫肌瘤、胆管癌等新兴场景成为增长亮点。
(二)区域市场增长态势
亚太市场:2024 年占比 48%(51.5 亿元),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市场。中国凭借庞大患者基数与集采政策推动,贡献全球 32% 需求;印度、东南亚新兴市场手术量年增长超 25%。预计 2031 年亚太市场规模达 95.8 亿元,占比 53.0%,CAGR 9.8%,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北美市场:2024 年占比 27%(28.9 亿元),美国主导市场。高端载药微球渗透率超 80%,强生、波士顿科学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31 年市场规模预计 43.4 亿元,占比 24.0%,CAGR 6.5%,增长动力来自技术迭代与医疗支出增加。
欧洲市场:2024 年占比 20%(21.4 亿元),德国、英国需求突出。医疗体系成熟且创新接受度高,可降解微球等高端产品渗透率达 35%。2031 年市场规模预计 32.5 亿元,占比 18.0%,CAGR 6.2%。
其他地区:2024 年占比 5%(5.4 亿元),中东、拉美为新兴市场。医疗资源扩容带动基础需求增长,2024 年中东地区采购量同比增长 30%。2031 年市场规模预计 9.0 亿元,占比 5.0%,CAGR 7.9%。
三、行业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解析
(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 TACE 栓塞微球市场呈现 "国际巨头主导高端、本土企业突围中端" 的分层竞争格局:
第一梯队主导高端市场:强生(CeloNova)、波士顿科学、BTG 国际等跨国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品牌优势,占据全球 55% 以上市场份额。其产品聚焦载药微球高端品类,适配欧美高端医疗场景,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材料创新与临床数据积累。
第二梯队抢占中端市场:中国恒瑞医药、日本泰尔茂、韩国 DongKoo 等区域龙头企业,以高性价比与本地化服务见长,占据 30% 左右市场份额。恒瑞医药 CalliSpheres® 作为国产首款载药微球,国内市占率已超 25%。
第三梯队聚焦细分领域:苏州浩微医疗、山东朗迈医疗等本土创新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切入特种微球赛道,在可吸收、精准栓塞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合计占比约 15%。
(二)重点企业发展动态
强生(美国):全球行业龙头,2024 年市场占有率 18%,收入 19.3 亿元。核心产品 DC Bead® 载药微球凭借药物缓释效率优势,在欧美肝癌治疗领域渗透率超 40%。2024 年推出影像可视型微球,获 FDA 优先审评资格,进一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恒瑞医药(中国):亚太区域领军企业,2024 年市场占有率 12%,收入 12.9 亿元。CalliSpheres® 可载药栓塞微球为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通过集采快速下沉基层市场,2024 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 65%。同时加速国际化布局,产品已进入东南亚 5 国市场。
浩微医疗(中国):创新型本土企业,2024 年市场占有率 3%,收入 3.2 亿元。其自主研发的均一粒径载药微球采用正电荷修饰技术,可搭载生物制剂,获中国 NMPA 创新通道审批。2024 年与 30 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合作,子宫肌瘤治疗适应症研发进展领先。
四、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功能复合化升级:下一代栓塞微球向 "栓塞 + 靶向给药 + 疗效监测" 多功能集成发展。通过嵌入造影剂实现影像全程可视,结合 pH 敏感材料实现肿瘤微环境响应型药物释放,预计 2031 年这类复合功能产品占比将超 25%。
材料与工艺突破: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逐步替代传统聚乙烯醇材料,解决术后血管再通难题,强生、浩微医疗等企业已布局相关研发。同时,微流控技术实现粒径偏差≤5% 的精准制备,进一步提升栓塞效果。
个性化诊疗适配: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与患者个体差异,定制化微球产品加速研发。例如针对小肝癌的超小粒径微球、针对胆管癌的胆汁酸修饰靶向微球等,推动治疗从 "标准化" 向 "个性化" 转型。
(二)企业战略规划建议
行业分析师指出,TACE 栓塞微球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高端产品核心材料依赖进口,本土企业面临技术壁垒;二是集采政策压缩利润空间,价格竞争加剧;三是新兴适应症临床验证周期长,市场培育难度大。建议企业:1. 加大材料研发投入,联合高校攻关生物可降解、靶向修饰等核心技术,提升高端产品竞争力;2. 深耕细分市场,针对肝癌以外的新兴适应症布局,建立差异化优势;3. 拓展新兴市场,复制中国 "产品 + 临床教育" 模式,抢占亚太、中东等增长高地;4. 构建 "耗材 + 器械 + 服务" 生态,联合 DSA 设备企业提供一体化介入治疗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性。
关于涛越咨询
涛越咨询始终专注于定制研究、管理咨询、IPO 咨询、产业链研究、数据库建设以及提供顶级行业服务。依托大型基础数据库(如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行业协会数据库),结合在能源、汽车、消费品、信息与通信消费技术等领域拥有 10 年以上营销或研发经验的专家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的市场洞察与咨询服务。
媒体联络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或进行采访,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电话:192 3010 3670
邮箱:market@tydatainfo.com、sale@tydatainfo.com、hr@tydat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