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镍基二次电池领域: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27.1亿元

发布日期:2025-05-20

604人看过

一、课题性质
本课题聚焦于镍基二次电池领域,属于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专项市场研究。通过系统整合多源数据,全面剖析镍基二次电池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市场动态、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为电池制造商、新能源车企、储能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者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助力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化浪潮下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二、产业链分析
镍基二次电池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生产制造以及下游应用拓展三大核心环节。上游环节以镍矿、钴矿、锂矿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石墨、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供应为主。全球镍资源供应格局中,印尼凭借丰富的红土镍矿储量(占全球23%)成为重要生产国,青山控股通过在印尼布局镍冶炼项目,主导全球镍铁与高冰镍产能;钴资源则高度集中于刚果(金),占全球储量的70%,嘉能可等企业掌控核心开采权 。

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技术壁垒与资金门槛极高。国际企业如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凭借先进的卷绕工艺、高精度涂布设备及全自动化生产线,在高端镍基二次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以上,循环寿命超2000次,广泛应用于特斯拉、宝马等高端新能源汽车。国内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在中高端市场形成竞争力,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CTP 3.0技术,系统集成度提升13%;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企业则聚焦差异化产品,在储能与两轮车电池领域实现突破。生产流程涉及电极制备、电芯组装、电池Pack集成、性能测试等多道工序,需通过针刺、挤压、过充等安全测试及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功能性检测。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占比65%)、储能系统(20%)、消费电子(10%)及其他(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镍基二次电池以高能量密度优势成为主流选择,尤其在长续航车型中应用广泛;储能系统中,镍基电池凭借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适用于电网调峰、分布式储能等场景;消费电子领域则侧重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满足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需求。此外,随着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新兴领域发展,对高性能镍基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 

三、行业分析
2024年全球镍基二次电池市场规模约110.7亿元,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与储能产业发展推动,行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因技术迭代与竞争加剧有所放缓。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27.1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2.0%。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一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2024年渗透率突破20%,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刚性增长;二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扩大,储能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激增,预计2030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400GWh;三是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镍基电池单位Wh成本从2015年的350美元降至2024年的80美元,提升市场竞争力。

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2023年镍价受印尼产能释放与市场投机影响,年内波动幅度超50%,显著增加企业成本压力;技术层面,镍基电池存在热稳定性差、高镍化后循环寿命衰减等问题,限制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市场竞争白热化,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对镍基电池形成替代威胁;此外,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镍、钴等金属回收率不足50%,加剧资源浪费与环境风险。

 四、竞争格局
全球镍基二次电池市场呈现“国际巨头主导、国内企业追赶”的格局。国际梯队中,LG新能源凭借与特斯拉、通用汽车的深度合作,市场份额达25%,其生产的NCMA四元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松下依托与特斯拉的合资工厂,专注高镍NCA电池研发,在圆柱电池领域占据技术高地;三星SDI则以差异化的软包电池产品,服务于宝马、捷豹等车企。国内企业中,宁德时代以22%的全球市占率位居第二,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德国图林根州、匈牙利德布勒森)加速出海;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与垂直整合优势,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份额超30%;中航锂电、孚能科技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客户绑定,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力。

五、未来趋势
技术创新将推动行业变革。材料层面,富锂锰基正极、硅氧负极等新型材料有望突破,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结构设计方面,一体化大圆柱电池、全极耳技术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智能化升级加速,内置传感器的“数字电池”可实时监测内部状态,实现故障预警与寿命预测。

市场格局将持续重塑。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为中低端镍基电池提供增长空间;高端领域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如宁德时代向福特授权CTP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行业整合加剧,未来五年预计发生15 - 20起并购事件,市场集中度CR5有望提升至75%。

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在电动重卡、工程机械电动化领域,高功率镍基电池需求激增;船舶储能、太空探索等特殊场景对耐高温、高安全电池提出新要求;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爆发期,预计2030年全球镍、钴回收率将提升至70%以上,形成“资源回收 - 再制造”闭环生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资讯

  • 聚焦加工中心主轴领域:未来发展将呈现什么态势?

    本课题聚焦加工中心主轴领域,属于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的专项市场研究。通过系统整合行业数据,深度剖析加工中心主轴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市场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为机床制造企业、主轴生产商、机械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者提供全面且精准的决策依据,助力行业在智能制造升级与工业4.0推进的背景下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2025年中国珠宝设计软件技术升级与成本分析?

    分析2025年中国珠宝设计软件市场现状、规模与技术趋势,探讨全球贸易、关税及供应链影响。提供客观数据与行业洞察,解答用户关心的成本与政策问题,助力了解市场动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2025年中国GMP分装热室技术升级与成本分析?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全球贸易、供应链、政策环境及技术趋势等维度,分析2025年中国GMP分装热室市场的现状与前景,为用户提供客观洞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铝铜电缆接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六年CAGR将如何增长?

    本课题聚焦铝铜电缆接头领域,属于电力传输与连接设备专项市场研究。通过系统梳理行业多源数据,全面剖析铝铜电缆接头行业的产业链架构、市场运行现状、竞争格局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电缆接头生产企业、电力工程承包商、电网运营单位、电气设备制造商、科研机构及投资者提供专业决策依据,助力行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实现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 液体芯轴脱模剂今后将如何发展?调查显示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5.9亿元

    本课题聚焦液体芯轴脱模剂领域,属于化工材料与工业制造应用交叉的专项市场研究。通过整合行业多源数据,深度剖析液体芯轴脱模剂行业的产业链构成、市场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为原材料供应商、脱模剂生产企业、模具制造厂商、汽车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者等提供全面且精准的决策参考,助力行业在环保政策趋严、制造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突破。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