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全球地下电缆工程市场稳健增长 2031年规模将接近1129.5亿元

发布日期:2025-08-19

1407人看过

 

据涛越咨询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地下电缆工程市场规模约937亿元。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能源需求持续攀升、智能电网建设推进以及环保意识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预计未来市场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29.5亿元,2025 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7%。地下电缆工程涵盖电缆铺设、安装、调试及维护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其核心优势在于占地空间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供电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改造、新能源电力传输、轨道交通供电等领域,市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转型及政策导向紧密相连。  

 

 一、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一)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全球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对城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亚洲为例,印度在“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推动下,孟买、德里等大城市大规模开展地下电缆工程,将架空线路转为地下铺设,减少了空间占用,提升了城市美观度与供电安全性,带动亚洲市场规模增长3.5%,达374.8亿元。在欧洲,德国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升级,对老旧电网进行改造,在柏林等城市新增地下电缆铺设里程500公里,带动欧洲市场规模增长2.8%,达234.3亿元。城市扩张、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大趋势下,地下电缆工程作为提升城市电力基础设施品质的关键手段,需求持续上扬。  

(二)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并网需求  

随着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迅猛增长,新能源电力的高效传输成为关键。海上风电项目在欧洲、中国等地大规模建设,需通过海底电缆将电力输送至陆地电网。某英国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铺设了长达300公里的海底电缆,项目投资达15亿元,带动全球海上风电电缆工程市场规模增长5%,达140.55亿元。此外,太阳能发电基地在沙漠地区集中建设,同样依赖地下电缆将电能汇集送出,某中国西部太阳能基地配套地下电缆工程投资达8亿元,推动国内新能源电缆工程市场规模增长4%。能源结构调整促使新能源电力传输需求激增,为地下电缆工程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三)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技术升级与工程需求  

智能电网凭借高效、可靠、互动的特性,成为全球电网发展的主流方向。地下电缆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智能监测、通信系统协同,实现电力系统的精准控制与故障快速诊断。某美国电力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用了具备光纤复合技术的地下电缆,可实时监测电缆温度、电流等参数,同时为通信提供通道,该项目带动北美市场规模增长3%,达281.1亿元。中国国家电网在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对地下电缆进行智能化改造,配套工程投资累计超50亿元,推动国内智能电网地下电缆工程市场规模增长3.2%。智能电网建设不仅提升了地下电缆工程的技术含量,也大幅增加了工程建设与改造需求。  

 (四)环保政策与城市规划导向  

各国环保政策日益严格,限制架空线路建设,鼓励地下电缆铺设,以减少电磁辐射、降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欧盟出台的《电磁兼容指令》对架空线路电磁辐射标准进行严格规范,促使欧洲城市加快地下电缆工程建设步伐。在中国,各地城市规划中明确要求新建城区、商业区等优先采用地下电缆供电方式,如深圳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地下电缆普及率达90%以上,带动国内城市规划类地下电缆工程市场规模增长3.8%,达178.03亿元。环保政策与城市规划导向为地下电缆工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市场驱动力。  

 

 二、细分领域与区域市场动态  

 (一)产品类型与应用分布  

按电缆类型分类:  

  电力电缆:占比约65%,是地下电缆工程的核心,用于电力传输,涵盖中低压电力电缆(用于城市配电网)与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用于输电网络)。某法国耐克森(Nexans)的高压电力电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2%,其参与的大型电力传输项目中,配套电缆工程单价根据电压等级与铺设难度,在1000 5000元/米不等,2024年电力电缆工程销售额达609.05亿元。  

  通信电缆:占比约25%,用于通信信号传输,如光纤电缆在5G基站建设、数据中心互联等场景广泛应用。某中国亨通光电的通信电缆在国内市场份额达15%,其5G基站配套光纤电缆铺设工程,平均每公里造价30 80万元,2024年通信电缆工程销售额达234.25亿元。  

  控制电缆:占比约10%,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等领域设备的控制信号传输。某德国莱尼(Leoni)的控制电缆在轨道交通控制电缆工程市场有较高占有率,轨道交通控制电缆工程每公里造价80 150万元,2024年控制电缆工程销售额达93.7亿元。  

应用领域分布:  

  城市电网改造:占比40%,203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1.8亿元。城市老旧电网升级需求,某北京电网改造项目大规模铺设地下电缆。  

  新能源电力传输(风电、光伏等):占比30%,2031年预计达338.85亿元。新能源装机量增长,某丹麦海上风电电缆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轨道交通供电:占比20%,2031年预计达225.9亿元。全球城市地铁、轻轨建设热潮,某中国上海地铁新线路地下电缆供电工程投入巨大。  

  其他领域(如工业园区、数据中心供电等):占比10%,2031年预计达112.95亿元。工业发展与数据中心能耗增长,某美国大型数据中心地下电缆供电工程投资超5亿元。  

(二)区域市场增长  

亚太市场:增长强劲,2024年占比40%,中国、印度、日本主导。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某中国中天科技在国内地下电缆工程市场占有率达10%,市场规模达374.8亿元;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市场规模达140.55亿元;日本在智能电网与城市更新项目中积极推进地下电缆工程,市场规模达93.7亿元。  

北美市场:成熟市场,2024年占比30%,美国主导。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并网持续推进,对高端地下电缆工程技术需求稳定。某美国通用电缆(General Cable)的产品与工程服务在北美市场占有率达18%,市场规模达281.1亿元。  

欧洲市场:技术先进,2024年占比25%,德国、法国、英国核心。环保意识强、城市规划严格,地下电缆工程应用广泛。某德国普睿司曼(Prysmian)在欧洲地下电缆工程市场渗透率达20%,市场规模达234.3亿元。  

其他地区:占比5%,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起步发展,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某巴西城市电网改造项目带动拉美市场规模达46.85亿元;中东地区因能源产业发展,对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市场规模达23.43亿元;非洲部分国家在国际援助与自身发展需求下,开展地下电缆工程建设,市场规模达14.06亿元。  

 

 三、行业竞争格局与核心企业分析  

 (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呈现“国际巨头引领,区域优势企业协同发展”态势。耐克森(Nexans)、普睿司曼(Prysmian)等国际电缆巨头凭借先进技术、品牌影响力及全球项目经验,在高端、大型地下电缆工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40%,项目毛利率超25%。中国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企业依托成本优势、本土化服务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在国内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积极拓展,在中低端及区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天科技2024年海外地下电缆工程业务收入增长20%。  

 (二)核心企业发展动态  

1. 耐克森(Nexans)(法国)  

全球地下电缆工程领军企业,市场占有率15%,在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工程领域技术领先,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大型电力传输项目。2024年参与了多个跨国电力互联项目,如欧洲北海风电集群电力外送电缆工程,项目金额达10亿欧元。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型超导地下电缆,有望将电力传输效率提升30%以上,预计2026年实现小规模试点应用。  

2. 中天科技(中国)  

中国地下电缆工程龙头企业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10%,产品涵盖电力、通信、控制等多类型电缆工程服务,具备从电缆制造到工程施工的全产业链能力,价格较进口企业同类项目低20% 30%。2024年中标多个国内重大项目,如长三角地区智能电网地下电缆改造工程,项目金额达8亿元。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参与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出口工程订单量年增30%。  

3. 普睿司曼(Prysmian)(德国)  

欧洲地下电缆工程领导者,在海底电缆工程、智能电网地下电缆工程方面优势显著,其海底电缆铺设里程全球领先,在欧洲市场渗透率达20%。2024年欧洲销售额达187.44亿元。推出的智能地下电缆监测系统,可实现对电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已在多个欧洲城市智能电网项目中应用。  

4. 亨通光电(中国)  

在通信电缆工程领域表现突出,国内通信电缆工程市场占有率达15%,深度参与国内5G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互联等项目。2024年为国内某大型数据中心群提供通信电缆铺设及系统集成服务,项目金额达5亿元。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电缆,有效降低了信号传输衰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出口至欧美、亚太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技术创新方向  

高性能电缆材料研发:开发具有更高载流能力、更低损耗、更强抗老化性能的电缆材料,如高温超导材料、纳米复合绝缘材料。某科研团队研发的高温超导地下电缆,在相同截面下,载流能力是传统电缆的5倍,已进入小范围试验阶段。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下电缆工程的智能设计、施工过程监控以及运行状态实时诊断。某企业开发的地下电缆智能运维平台,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运用AI算法预测电缆故障,提前预警时间可达一周以上,有效降低了运维成本与停电风险。  

高效施工技术与装备升级:研发自动化、机械化施工设备,提高地下电缆铺设效率与施工质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某企业推出的新型电缆敷设机器人,可在狭小空间内精准作业,施工效率较人工提升50%以上。  

(二)企业战略建议  

涛越咨询分析师指出,地下电缆工程市场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转型推动下持续发展,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铜、铝等金属价格)、工程施工资质与安全监管趋严等挑战。企业可重点布局:  

1. 技术研发投入与创新合作:加大高性能电缆材料、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某中国企业计划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2%,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某企业与欧洲电缆企业合作,提升自身在高端项目中的竞争力。  

2. 市场拓展与本地化服务:深耕新兴市场,在当地建立销售、售后与施工团队,某企业在非洲设立办事处,两年内市场份额达8%;针对不同区域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工程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3.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向上游电缆材料生产、下游工程运维服务延伸,某企业通过收购电缆材料供应商,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成本降低15%;同时,拓展工程运维业务,为客户提供“建设 + 运维”一站式服务,增强客户粘性与项目盈利能力。  

 
关于涛越咨询  

涛越咨询专注于定制研究、管理咨询、IPO咨询、产业链研究、数据库和顶级行业服务。我们拥有大型基础数据库(如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行业协会数据库等)、专家资源(包括在能源行业拥有10年以上营销或研发经验的行业专家)、汽车、消费品、信息与通信消费技术等。  

 

 媒体联络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或采访,可联系:  

电话:192 3010 3670  

邮箱:market@tydatainfo.com、sale@tydatainfo.com、hr@tydatainfo.com